什麼是膳食纖維?

膳食纖維是無法被人體消化酶分解與吸收的碳水化合物,包含纖維素、果膠、樹膠、抗性澱粉、寡醣、抗性糊精、β-葡聚醣、低聚糖,以及不屬於多糖類的木質素與植物蠟(如棕櫚)等,都可被歸類在膳食纖維中。

簡單來說,膳食纖維雖然不被身體消化吸收,但在體內停留的過程中能帶來特定的生理作用。膳食纖維近年來被視為與醣類、脂肪、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並列的重要營養素之一,因與腸道蠕動有關,被稱為維持日常腸道狀態的重要營養來源。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和台灣衛福部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取量應達 25 公克以上。根據醫院報告,日常適量的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腸道的順暢與身體機能平衡。

如何挑選膳食纖維?膳食纖維的三大分類

1、水溶性膳食纖維

  • 協助維持糞便柔軟與順暢
  • 支持腸道環境平衡
  • 與膽固醇代謝有關
  • 減緩醣類吸收速度

食物來源:
水果類(芭樂、蘋果、香蕉、橘子、檸檬、木瓜、藍莓)
黏滑類(木耳、秋葵、蒟蒻)
穀物類(糙米、玉米、大麥、小麥、蕎麥、薏仁、栗子)
豆類(黃豆、青豆、蠶豆、芸豆、豌豆、黑豆、紅豆、綠豆)

 

2、非水溶性膳食纖維

  • 增加糞便體積
  • 幫助腸道蠕動順暢
  • 縮短食物殘渣通過時間

食物來源:
葉菜類(甘藍、白菜、高麗菜、菠菜、花椰菜、芥蘭、萵苣)
根莖類(南瓜、馬鈴薯、結頭菜、牛蒡、蕃薯、洋蔥、蘿蔔、竹筍、茭白筍)
菇類(金針菇、香菇、杏鮑菇、猴頭菇、蘑菇)
堅果類(開心果、腰果、葵瓜子

 

3、特殊水溶性纖維(黏性纖維)

部分水溶性纖維遇水後會呈現黏稠狀,能延緩食物消化速度並增加飽足感。

食物來源: 豆莢類、蘆筍、燕麥、亞麻籽等

 

膳食纖維與日常飲食

 

常被觀察到的作用:

  • 增加飽足感,協助控制飲食量
  • 與醣類吸收速度有關
  • 提供腸道好菌的養分,支持菌叢平衡
  • 協助維持排便順暢
  • 與血脂、膽固醇代謝過程相關

膳食纖維該怎麼吃?

依照官方建議,每天應攝取至少 25 公克的膳食纖維,但調查顯示,多數台灣人的實際攝取量僅約 15 公克。

飲食建議:

  • 以全穀雜糧替代部分精緻澱粉,例如白飯換成糙米、燕麥,或搭配地瓜、馬鈴薯
  • 每餐多增加蔬菜、水果與豆類
  • 少量堅果、紅豆綠豆湯等可作為點心
  • 不要長期偏食單一種類纖維來源,以免造成腸胃不適
  • 搭配足量飲水與適度運動,更有助於維持腸道順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