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「WWF世界自然基金會」的研究指出,人類每周可以吃進約5公克的塑料,相當於一張信用卡。
你今天刷牙了嗎?洗臉了嗎?這些看似日常的動作,卻可能讓數百萬顆塑膠微粒悄悄流入環境中。
塑膠微粒比砂糖還小,藏在洗面乳、牙膏、沐浴乳,甚至衣服纖維裡。當我們沖水時,這些細小的顆粒順著排水管進入大海,最終可能回到我們的餐桌上。研究顯示,人類每週平均攝取約5克塑膠,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。也許你覺得這些問題很遙遠,但當我們喝一口水、吃一口食物,可能早已吞下了這些看不見的塑膠。
塑膠微粒的來源,塑膠微粒可分為兩大類:
初級塑膠微粒:這些顆粒在製造時就已經很細小,例如洗面乳、牙膏中的去角質顆粒,或是工業上用來製造塑膠產品的原料。
次級塑膠微粒:這些是較大型的塑膠物品,如塑膠袋、寶特瓶或漁網,經過陽光曝曬、風化或摩擦後碎裂而成。
無論是哪一種,這些微小的塑膠碎片最終都可能進入水體、生態系統,甚至出現在我們的飲食之中。
塑膠微粒如何影響我們?
塑膠微粒不只是污染環境,還可能對生態與人體健康帶來影響:
生態影響:海洋生物經常誤食塑膠微粒,導致消化不良甚至死亡,進而影響整個生態鏈。
健康風險:塑膠微粒已被檢測出存在於飲用水、魚類、貝類及海鹽中。雖然對人體的長期影響仍在研究中,但科學家發現,塑膠微粒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,甚至帶來毒素累積的風險。
難以過濾:傳統的污水處理系統無法完全過濾塑膠微粒,這意味著它們會不斷循環在環境之中。
我們可以怎麼做?我們可以從日常習慣做出改變,減少塑膠微粒對環境的影響!
選擇無塑產品:避免使用含有塑膠微粒的洗面乳、牙膏,挑選成分天然的替代品。檢查產品標示,避開「Polyethylene (PE)、Polypropylene (PP)」等成分。
減少一次性塑膠:使用可重複利用的水瓶、購物袋、餐具,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。
負責任的消費習慣:少買快時尚衣物,避免過度消費含有合成纖維的服飾,因為每次洗滌都可能釋放塑膠纖維。
支持環保政策:關心禁用塑膠微粒的法規,支持環保品牌,參與淨灘或減塑行動。
我們每個人的選擇,最終決定了這個世界的樣貌。從今天開始,讓我們一起為更潔淨的地球努力! 🌍